各区频道:
当前位置 首页 > 本市要闻
南京张开双臂 拥抱新市民
发布时间: 2018-11-15    来源:     选择字号【
 

40年前,外地人要将户口迁到南京,通道有限,且审批严格,还施行计划指标控制;  

几年前,江宁和原江浦、六合、溧水、高淳老五县的居民想将户口迁入市区,和外地人一样,需在市区购买60平方米以上住房。  

近年来,我市不断打破户籍制度壁垒,从户籍通迁到积分落户,从取消购房落户到40岁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户……不论是人才,还是普通劳动者,南京都张开双臂,拥抱新市民。  

  

户籍通迁  

打破壁垒,促进城市人口合理流动  

“要不是户籍通迁政策,我们一家的户口是落不到浦口的。为了这一天,我们等待了28年。”近日,市民贺先生面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。  

32年前,贺先生到原江浦县永宁镇工作,户口也迁了过去,并在当地结婚生子。但贺先生在永宁镇没有房子,一家人仍居住在位于浦口区阳沟街街道的自建房里。由于老江浦县与浦口区户籍不通迁,其户口一直空挂在永宁镇。  

“由于人户分离,我们一家遇到不少难题,连两个儿子找工作都受到影响。”贺先生说,他一直希望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入浦口。但2014年之前,原江浦户口迁往浦口一直参照市外迁入,需要购买面积至少6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,他实在没有这个经济能力。  

“后来,我得知了户籍通迁政策。2014年12月2日一大早,我便揣着所有材料去浦口公安分局阳沟街派出所。当得知新政已经开始实施,而且我们一家符合迁户条件后,我真是特别激动。”贺先生说,户籍民警当即为他办理了迁户手续,并为他打印了新的户口簿。  

“那一刻,了结了我28年的等待。”虽然时隔近4年,贺先生回忆起来仍然激动不已,“我们一家都是户籍通迁政策的受益者。”  

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户籍证件大队大队长陶武介绍,户籍制度包括户口登记制度、户口迁移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,其变革主要集中在迁移制度,特别是市外迁入制度上。过去,我市的户籍迁移制度经历了数十年的“冰冻期”,几乎没有大的变化。  

直到1995年5月8日,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《关于印发南京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》,在我市有自有住房的外地市民,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登记“蓝印户口”。“蓝印户口”的转正期间为3年,自市公安局开具《登记蓝印户口通知》之日起计算,可申请转为我市常住居民户口。  

1996年1月16日,市公安局与市计划委员会联合发文《关于〈南京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〉实施的情况汇报》记载:到1995年12月底,市公安局审批了18户26人,市房产局办理房产证明书32件,已办理手续并入“蓝印户口”管理的有15户17人。  

“蓝印户口”是我市户籍迁移制度改革的“破冰之举”,随后又推行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。到了2004年,我市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,统一为居民家庭户,当年还实施市外户口迁入的准入制度,出台了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投资、纳税、购房等一系列落户政策。  

    

户籍通迁则打破了户籍制度的壁垒。      

陶武告诉记者,2014年前,市区居民在“老五县”购房、居住的日益增多,但多数不迁户口,主要原因是担心市区户口迁入门槛高,一旦迁走很难再迁回。“老五县”居民在市区购房的,有的也因房屋面积不够不能迁到市区,造成“人户分离”现象,给市民工作生活造成不便和困难。  

曾有一种声音,担心户籍通迁会造成“进城”人数暴涨,造成市区人口“拥挤”,特别是具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鼓楼等区。然而,市民要求实现户籍通迁、执行统一户口迁移政策的呼声终究占了上风。  

“在户籍通迁后短时间内,并未出现‘进城’人数暴增的现象。”陶武说。数据显示,从2014年12月1日施行至12月底,市区迁往“老五县”人数为2940人,“老五县”迁往市区人数为2591人,市区净流出349人;2015年上半年,市区迁往“老五县”的人数是14642人,而“老五县”迁往市区的人数为11606人,“出城”人数比“进城”人数多了3036人。数据反映,市区迁往“老五县”较“老五县”迁往市区量更大,符合制定政策初衷,全市市内人口迁移平稳有序。  

陶武表示,户籍通迁不仅解决了城市内居民户籍迁移的实际困难,还促进了城市内人口合理流动,对于建设新南京,特别是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  

 

积分落户 

给外来普通劳动者一个大大“拥抱”  

今年50岁的李先生是江苏淮安人,2000年时他32岁,来到南京,在江东门一菜场卖菜。2014年菜场拆迁后,李先生应聘当了一名环卫工,每天凌晨驾驶扫路车穿梭在城市里。  

2016年,李先生在雨花台区购买了一套56平方米左右的房子。“为什么不买可以直接落户的60平方米以上房子呢?”李先生说,就因为当时落户有面积硬杠杠,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比60平方米以下的价格高出不少,他经济上实在吃不消。  

“当时买这个房子,是为了不想再东搬西走,想在南京有个落脚地。”李先生坦言,他那时对在南京落户是想都不敢想。  

直到去年,李先生听说了积分落户新政,经仔细对照计算,发现自己的分数差不多够了。这让他看到了落户南京的希望。“去年我就申请了,但因其中一项条件不达标,一直等到今年9月。”李先生告诉记者。  

记者从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了解到,来南京工作、生活了18年的李先生的积分落户分值是这样的:2014年3月首次参加职工社保,社保分值44.5分;2015年1月办理居住登记,居住分值6分;自有房产(2016年购买)56.05平方米,房产分值56分。合计总分值达到106.5,超过了积分落户100分的分值。陶武说,根据李先生的积分,落户南京的几率很大。  

李先生说,他大女儿已经结婚,小儿子今年还未满18周岁,“等我落户南京后,要将小儿子的户口从淮安迁到南京,这对他今后的学习、就业都有好处。”  

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,也需要普通劳动者。在我市,有很多像李先生这样的普通劳动者,他们来南京生活、工作多年,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他们迫切想成为南京新市民。 

2017年2月1日起,我市施行新的户籍准入制度,实行了条件性落户和积分性落户双轨并行的制度,并取消了购房落户。其中,户籍条件性落户新政全面放宽放开了对高校毕业生、技术工人、职业院校毕业生、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。  

积分性落户则面向不符合条件性落户政策、但长期在我市就业的普通劳动者。“这是我市户籍制度迈出的新一步。”陶武说,积分落户新政拓宽了在我市就业、生活的“新南京人”的落户渠道,给那些在南京打拼多年的外地人一个大大的“拥抱”,给他们明确了完全融入这座城市的清晰路径。  

仅2017年上半年,我市有663人通过积分落户审核,申请人加上随迁家属落户人员达到1084人。截至目前,前三次通过积分落户的有2600多人,随迁家属2100余人,合计4700余人。今年下半年的积分落户申请刚刚于9月底结束,目前正在进行资格审核,这次有1400多名申请人,随迁家属1300多人。  

积分落户政策正式施行后,有些新南京市民的户口落在哪里成了难题,那些没有住房的新市民,可能会面临单位和人才市场都无法落户的情况。针对这个情况,市公安局推出了社区集体户落户的措施。社区集体户口是由公安机关赋予落户人一个“虚拟”户籍登记地址,从而解决符合落户条件、无自有住房、无法实际进行户籍登记问题。  

  

人才引进 

40岁内本科生先落户后就业  

今年3月1日起,根据南京市委“一号文”宁聚计划精神,我市执行落户新政,允许40岁内本科生先落户后就业,研究生和中级以上的技术技能人才落户不受年龄限制。  

当天上午,市民许女士就走进了栖霞公安分局办证大厅。许女士本科毕业,来自江苏泗洪县,在南京自购有一处住房。去年3月,许女士为方便女儿上学,多次向燕子矶派出所咨询户口迁移手续。但购房落户政策已于去年2月取消,同时许女士公司注册地不在南京,既不符合当时我市的户口准入制度,又不符合积分落户规定。      

“眼看着孩子到了上学年龄,却没办法解决户口问题,我特别着急。”许女士说,得知南京人才落户新政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后,她兴奋不已。许女士作为40岁以下本科毕业生,正在受惠范围。  

3月1日一早,许女士就带着相关材料直奔栖霞公安分局办证中心申请办理。仅用了1小时,许女士就办理好所有落户手续,并在中午12点拿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户口簿。  

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。2018年春节刚过,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:郑州提出“每年吸引20万名高校毕业生”,武汉提出“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”,成都大力实施“蓉漂”计划,鼓励青年人才前去创业就业……  

我市在2017年2月1日起施行的户籍准入制度的基础上,将原为“应届高校毕业生,及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,在南京就业创业即可落户,35周岁以下非应届毕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就业创业一年、全日制专科就业创业两年即可落户。”这一条升级为:“40岁以下本科可以直接落户南京,先落户后就业。研究生落户南京不受年龄限制。”  

市委发布“一号文”后,市公安局抓紧研究实施细则,做好74个受理点开设专窗的各项准备,确保新政按期实施。3月1日起,落户新政实施以来,市政服务中心户政办理窗口是人才落户新政的主要窗口。  

陶武介绍,业务受理初期,这个窗口一直处于“爆满”状态,最多的一天有1500多人现场咨询、提出申请,其中1300多人材料齐全,现场得到了受理。今年3月1日以来,截至目前共有5.5万人提出了落户申请,5.4万人户口获批,4.7万人已将户口迁入南京,加上按照条件性落户政策落户的2万人,今年大学生落户南京的已达6.7万人,成为历史最高。     

这一政策打破了我市落户政策的惯例,实行的是“先落户后就业”。研究生或40岁内本科生在我市有自有住房的,只要携带房屋产权证明和学信网上的毕业证明文件即可办理落户;没有住房、可落户单位集体户的,携带单位就业证明和毕业证明文件也可办理落户;既没有住房,就业单位又未设集体户的,可在社区集体户落户;没有住房、没有就业、没有直系亲属投靠的,市公安局在市政务中心和江宁、江北新区为他们开设了专有集体户落户。  

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南京公安将不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人才落户流程上细化、精简,为人才落户南京提供便利,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,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 


金陵长安

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

技术支持: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

网站统计: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   苏ICP备140143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