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交警”:20多年前连“警务通”都没有,哪里想到会出现“鹰眼头盔”。
“以前我们执勤时,连警务通都没有,罚单全靠手写,回大队再输入系统。”曾任南京交警三大队副大队长的钱春龙回忆道。
如果要处罚违停车就更麻烦了,当时,民警需要拍摄违停车的照片固定证据,可全大队很可能只有一两台相机,大家轮流使用;拍完后还要去洗照片。
2006年前后,警务通和执法记录仪逐渐成为每一位民警的标配,这些设备不仅固定了违法者的违法证据,也监督了交警执法过程,确保执法公正公平。
近两年,交警们的执法装备更为先进,如机动大队铁骑交警们配备了“鹰眼头盔”,该头盔自带摄像头,骑警看到哪里,摄像头就能拍到哪里,且实时传输,弥补了执法记录仪无法跟随民警视线转移的缺憾。
“20多年前,怎么也没想到交警会配这么先进的执法设备。”钱春龙笑着说。
随着社会发展,高科技在交通管理上的应用越来越多。20多年前,交警们查超速需要举着一个喇叭样的装置站在路边,这个装置叫“雷达枪”;现在,不仅有固定的智能监控探头,还有各种移动电子警察,别说查超速车,就连坐在车内的车主驾照逾期,移动电子警察都会报警通知民警拦截查处。
“老公交”:曾经全城信号灯都是圆盘灯,现在一些年轻司机估计看不懂。
48岁的吕玲是公交车司机,驾龄20多年者。“20多年前,南京街头的信号灯都是圆盘灯。”她说。随着车辆增多,左转弯车辆与直行车经常会在路口交织。
上世纪末,带箭头指示的信号灯开始在南京街头出现,中山东路龙蟠中路路口成为首批试点路口。两个月下来,路口车流交织情况大为改观,各方向车辆各行其道,通行有序。很快,这种信号灯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来。
“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带箭头指示的信号灯。”吕玲笑着说,“如果现在都换回圆盘灯,不仅路口会堵死,一些年轻驾驶人估计看都看不懂。”
“老的哥”:年轻司机可能不相信,当时我一个小碰擦跑了4天才处理掉。
东方出租车公司的哥徐有明至今记得,以前想知道自己的车有没有曝光,需要拿着《南京日报》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曝光信息,仔细查上面的车牌号;若发现了曝光,还得去曝光台排队处理。当时,主城区的交通违法曝光只能去曝光台现场处理。
20多年后,徐有明再也不用这么辛苦地查报纸,只需要打开手机微信,在南京公安、南京交警等多个微信公众号里输入自己的信息,车辆曝光情况、驾照记分情况等一清二楚。
更令徐有明感到欣喜的是交通事故处理越来越方便。2007年之前,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去交警大队找出警民警处理,事故双方好不容易约好时间赶到大队,可常遇到民警在外处理新事故,一等就要几个小时;更多时候,一位事故民警手上有多起交通事故等着处理,排队也要排好几个小时。
就算拿到了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,还得再跑保险公司和修车厂,过程繁琐。
“印象最深的一次,一个小碰擦我跑了4天才处理好,对我们的哥来说,少跑一天就少了不少钱。”徐有明说。
2007年,全国首个轻微交通事故快速理赔中心在南京出现,定损、理赔都可以在理赔中心解决。原本需要四处奔波、多次排队才能处理好的事故,终于可以“一站式”搞定。
2015年,南京交警又推出了轻微交通事故微信快处,发生事故后连快速理赔中心都不用去了,通过南京公安微信公众号就能完成交通事故定责,只要约好了保险公司理赔员直接定损即可。
除了这些,车驾管业务提供的便民措施还在不断增加,越来越多的业务都从线下搬到线上,就连新车6年免检、驾驶人体检等,都可以线上申请,工作人员上门办理。
“老司机”:20年前酒驾很普遍,再说那会儿代驾还没“出生”。
家住河西的赵先生早在2001年就考取了驾照,是南京最早的一批私家车车主之一。在他的印象中,这20多年来变化最大的是“酒后不开车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“实不相瞒,我以前就酒驾过。”赵先生说,他是做生意的,平时客户往来经常要喝酒,如果喝得不多,散席后自己开车回家也是常事。当时,他最担心的不是交警逮到处罚,而是酒后开车撞人。
赵先生说,在那个年代,酒驾并不少见,大家判断自己能否开车的依据是“有没有喝多”,如果喝得头晕眼花,那就只能打车回家,当时也没有代驾这个职业。
2004年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实施,交通违章变成了交通违法。随后,交管部门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得越来越严,包括酒驾,尤其是“酒驾入刑”之后,醉驾还要承担刑罚。
“现在我们一桌人吃完饭,都会纷纷掏出手机找代驾,谁也不敢违法。”赵先生笑着说。
与酒后不开车一起深入人心的还有“礼让斑马线”。
2013年,南京城市公共客运行业率先在全市向社会承诺推行“礼让斑马线”,但那时除了公交车外,私家车和出租车礼让率较低,很多司机根本不知道斑马线前不让行人也是违法行为。
为改变这一情况,交管部门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,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,不仅交警站在斑马线上现场查处,还安装了专门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电子警察,众措并举,渐渐地,礼让斑马线的文明风气逐渐形成。
一位老交警说,这20多年来,交通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断助推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的提升,具体表现在开车越来越有规矩,交通违法量逐年下降。如2017年5月,南京开始实施交通违法非现场曝光全记分政策,一个闯红灯扣6分、一个违停3分。新政实施一年半,虽然南京机动车增长了约30万辆,电子警察也增设不少,但是曝光总量却大幅度下降。
来源:南京日报